春风拂面,满目青翠,到处生机盎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有红色堡垒之称的高淳区西舍村的新四军将士英勇抗日群雕前,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党员干部,在局党组成员、机关党总支书记吕扬的带领下,正在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初心使命,矢志不懈奋斗。
着眼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情境体验感,3月31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党员干部赴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高淳区西舍村开展党性现场教学。
听着讲解员关于成立溧高县委县政府和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大会堂的介绍,让人仿佛回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1943年,新四军16旅和苏南地委在西舍村建立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成为溧高县委乃至苏南三地委活动的中心,西舍村因此被称为苏南抗日的红色堡垒。
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在西舍村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深入西舍村才知道,2014年,以表演历代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的传统舞蹈——西舍“小马灯”就申报成为南京市第三批非遗名录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品牌价值。
在砖墙斑驳的“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货管局”里,端详着展柜里摆放的草鞋、小推车等一件件实物展品,耳畔回响着夏孝育冒险送军鞋、赵克林机智送地图、曹明富率队翻山送粮三百里的精彩故事,脑海中回味着当时采取分散储存、集中运输、委托采购等办法为新四军提供粮食等物资保障的难忘画面,更加坚信军队打胜伏、人民是靠山,“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溧高大地是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在溧高抗日斗争的壮丽画卷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在将帅纪念馆,讲解员生动讲述了叶飞上将、王必成中将、王集成少将等令人敬仰的战斗故事和革命事迹。
在挂有“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税务局 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财经局”两块白底黑字牌匾的一排简陋平房里,时任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财经局局长沈以宏的敬业奉献故事,时任财经局会计的小丫头卜之青做事铁面无私、一切按制度办事的较真碰硬精神,还有1944年我们在溧高地区同时使用法币、储备票、抗币这三种票子,对于有效反击敌人经济封锁、防止伪币(储备票)在市场上与解放区军民争购紧缺商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给现场的党员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原“溧高县纺织厂”是抗战物资的生产中坚,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为保障新四军军服等军需用品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原“溧高县国华初级中学”的教室里,参加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观看了反映新四军在溧高地区英勇抗日的纪录片《堡垒西舍》,了解了原“溧高县国华初级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教学故事。
伫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讲解员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在溧高大地上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据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当时溧高县有8个区,安兴区一个区有800人参加革命,其中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26人,还有300名牺牲的革命烈士没有留下姓名,英雄们的事迹深深震撼了现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灵。
为增加现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在3个现场教学点门口,还预先准备了采用微信扫一扫进行党史知识竞答环节,现场每名党员干部都争相参加了竞答活动。
最后,参加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还到“游子山十里古船板儒家廉文化栈道”学习体验。置身郁郁葱葱的茶林间,沐浴着清爽宜人的春风,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行走在用旧船板铺就的栈道上,浏览着间隔竖立在栈道两边的廉政警醒标语牌,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正气感。
短暂的现场教学结束了,但参加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还沉浸在对溧高地区峥嵘岁月的回忆中。
回首整齐洁净、错落有致的西舍村一幢幢崭新的村民楼房,环顾村周围松竹茂盛、鸟语花香的美丽风景,感受村民们蒸蒸日上的幸福美好生活,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立足本职岗位,践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