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为全国著名的“兵城”,既是驻军大市,更是退役军人安置大市,全市现有退役军人超32万人。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下简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9年1月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这一政治任务抓牢抓实抓出成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所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党员干部积极开拓进取、主动担当作为,精准把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面临的“就业技能缺乏、岗位质量不高、创业资源短缺”等核心问题,创新推出“高校赋能 全链护航”的改革举措。全体党员干部秉持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以高校智力支撑为核心、政企协同联动为抓手,构建起高位推动、全链保障、生态赋能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发展新布局,不断创优争先,切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将“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好”落到实处,为退役军人搭建起从“战场”到“职场”“商场”的转型桥梁。
高位立标聚焦痛点,筑牢就业创业保障基石
据了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已连续6年被列为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定向、职能部门统筹、四级系统推进、社会团体补充”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高校赋能 全链护航”课题被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以“政府主导、就业支持、创业孵化”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核心,深化“政校企”协同合作机制,这一高位推动机制让政策落地效率显著提升,更让高校资源、企业资源与退役军人需求精准对接有了“顶层牵引力”。目前,全市退役军人培训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戎创金陵”服务品牌影响力已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
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准政策供给成为“破题关键”。南京市每年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数量居全省第一,为保障这一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编办、市征兵办、市人社局出台《南京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工作实施办法》,每年根据符合条件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人数的1/3筹集事业单位岗位,通过“笔试成绩+部队贡献度”积分选岗,累计已招录475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这一全国创新的政策,让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军旅履历”变成了“就业优势”。除此之外,针对高学历、高技能退役军人创业需求集中的特点,2022年出台《南京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绩效考评管理办法》,鼓励现有高新园区为退役军人创业者提供各类服务及优惠,优先承办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及创业孵化相关活动。首届江苏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企业——江苏狄诺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人、退役军人肖斌对此深有体会。2022年,因业务拓展面临场地、人员、资金压力的狄诺尼公司,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下入驻江苏启迪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不仅提供1600㎡办公场地、减免近百万元租金,还协助申请3500万元贴息贷款及1300万元免息贷款,更配套人员招聘、业务对接等服务。“几年来,我们的员工从41人发展到110人,营业额从1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超1亿元。”肖斌感慨道,“退役军人创业路上遇到疑问总会有解答、遇到难题总会有支持,这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更增强了我们创业发展的信心。”目前全市共有9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军创企业129家,军创集聚效应凸显。
全链护航抓牢主线,构建职业转型服务闭环
在退役军人返乡“第一时间”,适应性培训成为“转型第一课”。调研组了解到,在退役军人报到期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四下基层”“四访四送”活动以及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活动等,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摸清退役军人技能短板、就业意向及创业需求,形成指向明确的后续培训方案和课程。退役军人返乡当月即组织不少于5天的适应性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技巧演练等课程,帮助他们快速转变角色、树立正确择业观、适应就业市场。为让退役军人能有“一技在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瞄准低空经济、网络营销、海事服务等就业热门领域,遴选开发81个技能培训项目,其中“无人机飞控师”“自媒体短视频创作与运营”被列为长三角特色培训项目,可承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退役军人技能培训。23岁的退役军人何祖强就是低空经济培训项目的受益者。2024年退役后,他先在电厂从事电线电缆检测排故工作,但他仍渴望闯“新赛道”。通过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适应性培训接触到无人机飞控培训后,他报名参加了南京新航线教育培训学校承办的免费培训,33天的理论学习、模拟飞行与实操训练后,他与同期61名退役军人一同考取中国民航局中型多旋翼超视距CAAC执照,还通过学校选修课掌握了无人机组装维修与航拍技术。“第一次操控无人机起飞时,我激动极了!”何祖强回忆起训练时光,“我们拿出部队的拼搏劲,早半小时到训练场熟悉情况,延迟3小时下课实操自习,一个月只休一天。”如今,他入职南京中科华兴应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试用期就能独立执行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任务,真正实现“培训结业即就业”。
对有创业愿望的退役军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全周期护航”体系。开设“戎创训练营”,提供项目策划、门店选址、工商注册、财税法务等全方位指导演练。六合区樱花谷农场负责人、退役军人周军标,曾因缺乏创业经验在打开销路、打响品牌上屡屡受挫。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后,动员他参加“戎创金陵”退役军人创业大赛与兵主播技能大赛,在“赛教融合”中帮他明确农场定位、掌握运营路径,还提供直播技巧、视频宣传等专业辅导。最终,周军标不仅在“兵主播”大赛中获三等奖,农场更与中国邮政邮乐商城成功签约,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戎创训练营”还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其国家大学科技园,考察科创成果转化案例,学习“名校创新策源+专业化园区支撑+科技创投驱动”特色发展模式,解决传统企业升级重点与高新企业发展难点。在此基础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扬“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积极担当作为,创新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为企业解决人员架构调整、招聘需求策划、销售许可申请、业务宣传推广等问题提供常态化指导帮助。截至目前,已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12家,推动2家军创企业上市;年均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服务、“进企业解难题”等活动20余场,近两年共帮助军创企业解决资金短缺、产品滞销等问题300余个。
生态赋能把握全局,推动就业创业集群发展
“军创小集市”“军创优品角”等创新举措,让小微军创主体“走进市场”。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国首创“军创小集市”,组织军创产品进入大型商圈、社区“摆摊设点”,已累计举办26场活动,帮助200余家军创经营主体创收超1000万元,该举措获评2024年南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创新奖”。2025年升级推出的“军创优品角”更具长效性。联合社区建立8家“社区服务拥军店”,开展“兵主播线上带货+军创企业供货+居民线下提货”服务,各门店月均盈利超3万元。针对高新技术领域军创企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借力“展会经济”拓宽渠道,在各大行业展会设立“戎创金陵”军创企业专区,组织芯华章、凯睿星通等15家企业亮相“2025南京软件大会”“2025中国数字乡村博览会”等展会,镀膜晶圆、卫星通信、智能渗灌等一大批“高精尖”军创优品进入民众视野,初步达成合作意向75项,签约金额预计超1000万元,“戎创金陵”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积极发挥“资源整合枢纽”作用。该协会设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法律援助、医疗健康等10个工作组,分领域开展助农惠农促销、法律“体检”、结对帮扶、招投标指导互助工作。溧水区老兵苗木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退役军人赵德群就曾因15万斤黄花梨、翠冠梨滞销,加上200余万元贷款未还清而忧心如焚——此前他只专注种梨,却忽视了市场销售。南京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得知后,迅速制定帮扶方案:先是发动成员单位采购近2万斤,缓解燃眉之急;再对接直播团队,围绕梨园绿色生态特点撰写脚本、录制宣传视频、搭建直播间,最终以较高市场价售出7.6万斤。后续两年,促进会还帮老赵提前规划销售路径,确保每年近20万斤鲜梨顺利售出,让他把劳动的艰辛化作了创业的信心,把对产品销售的担心变成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决心和恒心。目前促进会已吸纳会员单位821家,年均开展帮扶活动40余场,累计助推成员单位增收突破1.9亿元。
据了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组织了创业创新大赛、“创业之星”选树等活动,着力挖掘、培育、宣传退役军人创业典型100余人;重点培塑刘鹏、张勇、周德福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服务制造领域的退役军人“领头雁”。创新开展“创业标杆进课堂”活动,组织20余名成功创业者走进课堂,用亲身经历讲述“退役后的成长故事”。5年来,南京已有7名退役军人创业典型荣登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获评国家和省“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改革实践,以“解决真问题、服务真需求”为导向,通过高位保障夯基、全链服务破壁、生态构建赋能,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有岗位”向“有质量”、从“个体成”向“群体兴”转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继续深化“政校企”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擦亮“戎创金陵”品牌,以更优的作风、更严的要求、更高的品质服务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让更多退役军人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展现更大作为。
(调研组成员:薛爱国、刘阳、王海强、姜文鼎、宋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