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淳区委党史办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淳语学史”宣讲团为载体,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社区党史讲习所,将党史宣讲与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全年深入高淳区23个村(社区)及社区党史讲习所,开展党史专题宣讲31场,覆盖党员群众超2000人次,形成“精准问需—联动协作—实效转化”的全链条工作模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
精准问需:从“单向输送”到“按需定制”
村(社区)是党史学习教育直达基层的关键阵地,为提升党史宣讲针对性,高淳区委党史办以问题为导向,年初多次走进镇(街道)开展问需走访,深入掌握基层党员群众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高淳区委党史办积极整合本土红色资源,联合区委党校、区教育局,开发高淳红色历史系列党史课程,将高淳抗战红色故事融入新时代发展背景,用“身边事”解读“大道理”。此外,党史宣讲团专门聘用会讲高淳话的老师,用百姓听得亲切、听得有趣的高淳方言课程,讲述高淳党史的红色故事,形成符合村(社区)需求的“党史课程菜单”,以“社区点单、宣讲团接单”模式,确保党史宣讲内容与基层需求精准匹配。
今年3月,首期与淳溪街道合作的“火炬传承·淳声溪语”党史宣讲走进高淳区淳溪街道栗园社区、大桥社区、南湖社区等地。截至目前,“淳语学史”党史宣讲团已进入淳溪街道19个村(社区)开展26场党史宣讲,真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联动协作: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为构建协同发力、持续有效的党史宣传教育体系,今年4月,高淳区委党史办制定《高淳区“党史学习教育伙伴”计划实施方案》,联合全区8个社区党史讲习所与淳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阵地共建、人才共育、活动共联。“党史伙伴计划”以社区党史讲习所、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将宣讲团成员与之结对,建立“社区对接人—宣讲团联络员”双向沟通机制,通过搭建互助沟通的桥梁,宣讲团能够提前掌握各社区场地条件、受众结构、学习偏好等,动态调整宣讲内容与形式,确保宣讲内容与村(社区)党员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
结对机制不仅输送课程,更提供党史服务上门,党史讲习所、村(社区)有任何党史相关的需求,均可通过结对伙伴联系,高淳区委党史办随时提供相关党史资料,为结对对象特色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党史服务支撑,提供相关活动策划参考,有效缓解基层党史资源分散、学习渠道有限的难题,实现党史服务从“被动配给”到主动响应,真正让党史服务“沉”到基层、“暖”到民心。
实效转化:从“知史励行”到“治理赋能”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效,关键在转化。今年8月,高淳区委党史办与区阳江镇一字村共同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就党史学习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开展共建工作,在一字村开启“党史+作风建设”专题宣讲,将党史中的纪律建设传统与高淳党建中的作风建设要求紧密结合,让村民党员在熟悉的“身边党史”中,深刻理解“党建严则乡村兴”的实践逻辑,既增强社区党员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也激发其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结对子、送资源、强宣讲”等系列举措,高淳区委党史办将持续为阳江镇一字村党总支提供党史宣讲、党史资源、史料审核、业务指导等服务,同时向一字村党总支捐赠百册党史读物,助力其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图书角,让村民党员在“家门口”就能读懂党的历史、领悟党的理论,推动村党支部从“服务群众的乡村驿站”向“强化党性的红色堡垒”升级,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动力。
通过“精准问需、联动协作、实效转化”的全链条发力,高淳区委党史办主动出击,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基层党建相融合,推动党史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赋能”,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深度融合。下一步,高淳区委党史办将持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纽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使红色基因成为社区治理的“黏合剂”与“动力源”,为高淳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通讯员:于文莉 审核: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