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视角评论


传承雨花英烈精神 凝聚力量不懈奋斗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南京这片红色热土,也孕育了伟大的雨花英烈精神、渡江战役精神等,它们成为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是南京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日起,本版开设“学好党史必修课·精神谱系”栏目,约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聚焦其中的“南京元素”,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谱写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南京篇章,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雨花英烈精神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

雨花英烈精神不仅源自近代历史,更来自革命实践和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推动新时代南京发展进步、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动力。

南京革命志士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谱写出雨花英烈精神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历史进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 日,在扬子江面上的“康华丽”舰上,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华大地山河破碎,南京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

长夜漫漫,无数仁人志士想穿透沉沉黑暗,找到前行的思想火炬,寻觅救亡图存的道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终究未能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发展道路,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后,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制造局,但“师夷长技”的努力并未达成“制夷”的目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行动的自觉来源于认识的深刻。戊戌变法的志士们,意识到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够的,他们开始主张变法图强。1896年8月,谭嗣同来到南京就任候补知府后,刻苦钻研古今中外各种学说,于1897年初写成《仁学》一书。1898年8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协助光绪皇帝推行新政。9月,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百日维新即告失败。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明确提出推翻皇权、平均地权、建立民国、振兴中华的民主革命纲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方向就是旗帜,方向就是灯塔。20世纪初的俄国,同样有人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探索前行。阿芙乐尔舰震天撼地的炮声,不仅响彻了冬宫,更如惊雷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大地。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1921年7月23日晚,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民居里,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在楼下厅堂围坐。灯光摇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代表们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从此,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静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了起来,使苦寻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奋斗目标,成千上万的南京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披荆斩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视死如归,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塑造了体现雨花英烈特质和禀赋的雨花英烈精神。

深刻理解“两高一大”这一雨花英烈精神内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雨花英烈为了“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在时光中凝聚成雨花英烈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工作时强调: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对雨花英烈精神内涵的诠释,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密码的解读。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雨花英烈精神之魂。崇高信仰是支撑共产党人不屈身躯的钢铁脊梁,也是铸成雨花英烈精神的坚实内核。自五四运动以来,认为中国需要革命的人不在少数,但愿意并且决心为此献身的人不多。牺牲在雨花台的绝大多数英烈,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入党的。那时中国革命充满危机、前途未卜,一切均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之中,正是崇高的信仰决定了他们的政治选择和人生道路。曾先后参加领导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恽代英,在大革命失败后,依然坚定执着,初心不改。他鼓励身边的革命青年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假如我们决心造30年反,绝不会一事无成。年轻人,有决心干30年革命,你不过50岁。接着再搞30年建设,你不过80岁……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信念,成为雨花英烈为之奋斗并献出年轻而宝贵生命的力量之源,铸成了雨花英烈精神之魂。

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了雨花英烈精神之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先贤对人生境界和完美人生的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操守品德、雨花英烈精神的生动写照。曾担任中共华中第十地委社会部部长的任天石烈士,21岁从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在家乡行医。西安事变后,面对抗日救亡的时局,他毅然弃医从戎,放弃了安定优裕的生活,参加当地的抗日武装,并变卖家产,交给部队充当经费。1947年1月,任天石被捕。在狱中敌人多次劝降,并许以高官或准其继续行医的承诺。但任天石不为所动,他写信给党组织郑重申明:“我不会忘记党的”“我始终会像信笺一样洁白”。1948年底,任天石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南京。他是雨花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人世间完美德行的追求者和践行者。正是雨花英烈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和坚持,以微光吸引微光,慢慢汇聚成一束耀眼的光柱,点亮国家和人民解放的希望。这赋予了雨花英烈洁身自好、不为利惑的高尚品格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德,从而铸就了雨花英烈精神之本。

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雨花英烈精神之色。为了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雨花英烈面对敌人的屠刀,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集中体现了雨花英烈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雨花台英烈中有许多是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骨干,在敌人血腥屠杀面前,他们奋起抗争,用生命书写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1930年9月,牺牲在雨花台的南京市委书记黄瑞生,生前秘密从事革命工作,东奔西走,化名多变,居无定所,挚爱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黄瑞生牺牲后原籍家中的妻子与4个儿子饱受磨难,境遇凄惨。雨花英烈为了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直至牺牲,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充分彰显了他们为民牺牲精神的光芒、大无畏精神的光辉、使命担当的光荣,成为雨花英烈精神的鲜明底色。

将雨花英烈精神变成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精神的力量无穷无尽。雨花英烈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他们坚定执着,用自己的生命和壮举,铸成了“两高一大”的雨花英烈精神。我们要用好用活这一丰富而宝贵的红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雨花英烈精神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撑。精神如炬,信念如磐。邓中夏、恽代英、施滉、许包野等一批雨花英烈在革命实践中,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到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终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直至“为理想信念而献身”。他们这种从革命实践、伟大时代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并以生命去捍卫、以牺牲去坚守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崇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宣告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要实现这个远大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既是意志力的比拼,也是精神的较量。我们要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坚信中国特色理论,坚持中国道路和制度,坚守中国先进文化,自觉把责任化为奉献,把使命化为担当,把干事创业作为我们的基本职责,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进而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现代化新篇章。

雨花英烈精神为战胜“四大考验”提供了精神武器。为国为民、对党忠诚、竭诚牺牲是雨花英烈的人生写照。虽然敌人把雨花台作为屠杀共产党人示众的断头台,但无数英烈为了不忘初心,忠于职守,英勇无畏,将断头台变成了对共产主义事业追求的忠义台。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一方面,有助于教育引导我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增强广大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另一方面,有助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更加自觉地坚守初心、更加坚定地担当使命。

雨花英烈精神为赢得“四个伟大”提供了力量之源。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雨花英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千上万先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英勇事迹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充分彰显,对于统筹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生命担当党的宏伟事业,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激励出广大党员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吴光祥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原南京市委党史办副研究员。)

南京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