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之光跨越时空照亮新征程
- 发表时间: 2021-04-07
- 来源: 南京日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雨花台革命烈士的故事,是极其慷慨悲壮、可歌可泣的一章。他们的英勇事迹,更为集中、典型地展示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解读雨花英烈精神。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雨花台烈士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雨花英烈精神的内核。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在雨花台慷慨赴死,其中仅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怀抱救国救民的宏愿,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慨然担当、矢志不渝、舍生取义。他们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信仰至上、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精神是理想之光、信念之火,穿越百年历史仍然熠熠生辉,激荡着人们的心灵,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道路。
烈烈英魂诉长风。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在谈到雨花英烈精神时表示,其独特性在于,它是信仰的终极检验。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到此生命就结束了,既然是终极,那么这个坚定就是最明确的。烈士袁咨桐牺牲时只有16岁,是雨花英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在家书中写道:“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雨花台烈士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都有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故我虽死犹存”的史砚芬、《光明赞》的译者谢文锦、“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的邓中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伟大和崇高,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就是在体会历史情境、把握历史脉络中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雨花英烈中有不少大学生、留学生,他们出身家境优越,本可以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却为了追求真正远大的理想信念,不惜背叛自己的阶级,毅然投身革命,最终牺牲于最好的青春年华。他们的思想自觉和人生际遇,在当今和平年代,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和现实针对性。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虽然生死考验少了,但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们要在重温历史中传承先烈遗志,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关键命题,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慎终追远,向史而新。今天,我们再次念起烈士的英名,再次重温他们的壮丽人生,仍然能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强烈感召。传承理想之光,点燃信念之火。雨花英烈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跨越时空,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