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形式“走新”,内容才能“走心”
- 发表时间: 2022-12-05 来源: 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研究室
这段时间以来,为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我市广泛开展基层宣讲活动,“先锋课堂”“红色小板凳”“微讲堂”……一系列“走新”宣讲应运而生,形式丰富、内容生动。
深入开展基层宣讲,为的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听了受益?是基层宣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有效解决的当务之急。基层宣讲做到形式“走新”,内容才能“走心”,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基层宣讲形式“走新”,需要积极挖掘“身边资源”,建好用好特色宣讲团。比如,可以打造专家型宣讲团,让基层宣讲更有“高度”。在这方面,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的做法就值得借鉴,他们积极拓展辖区内高校院所、大单位等区域化党建资源,创新打造了“钟灵街社区先锋课堂”,请来行业先锋当“讲师”。再如,可以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让百姓唱主角,让宣讲更加“接地气”。浦口区星甸街道星兴社区的宣讲团就由社区干部、老乡贤、老党员、退伍军人等16人组成,他们既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又熟悉社情民情,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用“乡音”传递“党音”。
基层宣讲形式“走新”,需要因时因地“聚人气”,灵活打造宣讲阵地。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处处都是可利用的舞台。溧水区洪蓝街道西旺社区创新性地将居民家门口的红色凉亭变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微讲堂”;浦口区星甸街道星兴社区则打造了“红色小板凳”宣讲队,成员们自己提着小板凳出门,哪里有人就在哪里讲,更加灵活高效。
基层宣讲“走新”是手段,“走心”才是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基层宣讲应当起到“聚民心”“启民智”“汇民意”的效果,激发老百姓的“心灵共振”。比如,浦口区星甸街道星兴社区未来计划将网格员与宣讲员结合,倾听居民心声、收集服务需求,以有力构筑起政民互动的“连心桥”。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以基层宣讲形式“走新”促进党的好声音深入人心,必将凝聚起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合力,向着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愿景大步迈进。
作者:宋紫倩
转载:《南京日报》 2022年12月5日 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