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 缪志银
家风家规——一个令人深受感悟的词语,使我忍俊不禁觉得心中满满都怀着感激之情。我家虽然没有象那些名门望族一样把家风家规写进族谱,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的父母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没有上过学,但他们却是众多拥有善良、朴实、勤劳等传统美德的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艰苦的岁月造就了他们超强的意志,他们苦苦支撑着那个多口之家,风雨交加的日子,不能让那几间破草房漏雨甚或倒下;饥寒交迫的岁月,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忍饥受冻。
他们没有上过学,不懂得“知识就是力量”,不懂得孟母“择邻处”、“断机杼”的教子方法,也没有窦燕山“教五子,名俱扬”的雄心壮志,但他们知道人要有出息就必须有文化,就必须念书。尽管家里穷,他们仍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上学的机会。那时家里没钱,有时连买油盐酱醋钱都没有,可为了孩子们不辍学,父亲常常趁着退潮时冒着生命危险到海滩上挖文蛤,母亲在家养鸡攒鸡蛋,文蛤鸡蛋都要起大早步行十多里拿到街上换点零花钱,再赶回来出工。他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耽误读书荒废学业。
他们没有上过学,不懂什么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但他们懂得做人要本分,要做好人不做坏人,做人做事要诚实。我和姐姐每次出去剜猪草、羊草,他们都要叮嘱一声“不要糟蹋庄稼,不要破坏公家的东西”。他们用朴实的言语教导自己的孩子遵纪守法,不做坏事。那时,花生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都是奢侈食品,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点解馋。有一次我忍不住跟小伙伴偷了生产队的花生,母亲硬是拉着我送了回去,说那是交公粮的,是留着明年做种子的。可她也知道孩子肚子里缺油水,嘴馋。于是母亲从家里准备换油的花生米中抓出一把,做饭的时候放在灶门口烘熟了,趁哥哥姐姐们还没回来让我悄悄吃了,真香!
他们没有上过学,不懂什么叫思想觉悟,但他们懂得“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的道理。常常教育我们在生产队劳动,不能偷懒,不能偷奸耍滑;“一粒米七斤四两水”这是常挂在母亲嘴上的一句话,告诫我们要爱惜每一粒粮食。记得一年秋天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一阵急促的哨声把人们从梦中惊醒,那是生产队紧急集合的哨声——外面下雨了,刚打晒在社场上的稻谷如果不赶紧收回来就会烂掉。这本来是大人们的事,可母亲却狠心把我和三姐两个小屁孩推醒:“快起来,跟你哥哥们帮忙去,都淋烂了明年就没得吃了”。她当时肯定没想,两个睡眼朦胧的孩子,黑灯瞎火地万一摔坏了,这个贫困的家庭怎么办。
他们没有上过学,没读过孔孟仁义道德,没读过“仁者爱人,爱人者恒被爱”,但他们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咱家尚且破衣烂衫野菜裹腹的岁月,却能从羞涩的粮袋里抠出一碗半瓢来接济邻里。对待那些素昧平生的乞丐更是仁至义尽,从不让一个乞讨者空手离开咱家,他们常告诫我们:“谁都有个落难的时候,要饭的也是遭了大难才背井离乡出来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帮他们一把就是在救他们的命”。
他们没有上过学,不知道“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们都知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他们在城里人快要退休的那个年龄,强忍着不舍把最疼爱的小儿子送进了几千里之外的军营,当全家人高兴的把我送上车的时候,我却看到母亲站在离车50米的平行小路上跟我遥望告别,我知道,她怕我看到她那挂满泪水的脸。当车慢慢启动,泪眼透过车窗,我看到母亲随车跑动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虽然军营生活紧张艰苦,虽然我的每封家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但从哥哥姐姐代笔的回信中,总能看到父母满满的挂念。
他们没有上过学,不知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但他们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年春节赶回老家和父母相聚,在那温情满满的日子里,母亲总是围在我身边,嘘寒问暖,父亲默默地坐在一旁,时不时插一句:“你是公家的人了,就要做好公家的事,你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当母亲病重住院治疗的时候,她怕影响我的工作,不让哥哥姐姐告诉我,当我带领学员演习结束赶回家的时候,母亲却让哥哥把她从医院接回来,她怕我看到她挂满吊瓶的样子让我牵挂。母亲去世后,哥哥告诉我,母亲病危的时候念叨得最多的就是我,要我好好工作,不能犯错误。
俗话说:“父爱是船,母爱是帆”。父爱带着我破着浪前行,母爱引导着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虽然他们总说我一人离家在外,没能给我点什么,但我要告诉他们:勤劳、善良、诚实、节俭、敬业,这就是你们赐给我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