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员勇担当,助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上面一道杠显色了!阳性!”“20分钟出结果,确实快!”5月10日,南京市农产品质量检测院举办全市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应用现场培训,快检新技术简便、省时、结果易判读、准确性高等特点令各区参训学员充满着期待。
胶体金免疫快检技术是基层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的一次提档升级,相较近年来基层快检常用的酶抑制法,在针对性、准确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可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我市蔬菜生产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占比较低的新形势。今年来,市农检院支部抓住全市扩大应用蔬菜瓜果中农药残留胶体金快检技术这一契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路径,开辟以实践为核心的党员教育新阵地,充分发动青年党员打头阵、勇担当。
开班前,青年党员们加班加点组织试用实验,逐参数、逐试纸条开展“快检+定量”比对检测与有效性验证,逐环节、逐步骤查找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难点。同时,克服疫情影响,赴各区开展实地调研,征集基层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培训需求。综合室内试验数据和实地调研情况,精心“定制”培训方案、认真打磨培训课件、仔细准备实操演示,确保培训效果。培训课上,青年党员张聪从“什么是胶体金”“为什么使用胶体金”“如何使用胶体金”“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与视频讲解;实际操作中对样品制备、待测液稀释提取、结果判读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操作演示,向学员们重点强调技术难点和操作要点,手把手帮助每一名学员完成全过程快检操作。学员们表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帮助解决了实际检测中容易产生的稀释不准、判读偏差等关键难题,对基层一线胶体金快检技术应用有很强的指导性。
下一步,市农检院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夯实以实践为核心的青年党员教育新阵地,从干中学、从做中思、从践中悟,教育引导党员把对党忠诚书写在“三农”事业中,培育一支心系“三农”、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青年党员技术团队,更好地服务于农产品产地准出,助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紧盯粮食增产目标夯实产业振兴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容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支部通过“多方联合、示范引领、为农服务”等举措,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三农”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紧盯粮食增产目标,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基础。
一是多方联合。以“三农结对、共建先锋”行动为载体,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联合、市级与区级联动、土肥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联系,形成合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日,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徐生带领党员志愿者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教授以及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吴承东主任等前往浦口区“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小麦新型缓控释专用配方肥一次性施用效果评价活动。党员志愿者们与种植大户进行深入交流,对当前小麦长势和产量进行观测分析,对小麦种植大户的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开展面对面的指导。
二是示范引领。“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南京市浦口区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该示范区集成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稻侧深施肥、应用缓控释肥、秸秆机械化还田、无人机施肥、小麦种肥同播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多措并举,轻简施肥,以实现耕地地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这次活动,从试验观察表明,应用小麦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技术的麦田在减少施肥次数、节省追肥劳动力的情况下小麦长势好于常规麦田,没有早衰现象,预计比常规施肥田块小麦亩增产10%以上,总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5%以上,减少1-2次施肥作业。该技术示范引领作用有望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能够有效缓解化肥价格提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种植成本增加,助力农民稳产增收。
三是为农服务。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的党员志愿者时刻谨记“群众事无小事”,以务实的作风深刻践行初心和使命,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来关心种粮大户的需求,在日常工作尤其是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农户和肥料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个性化施肥技术指导和服务,以实际行动帮助种粮大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品种选育助果农“栽”树 模式创新迎市民“摘”果
樱桃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近年来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党员科研团队致力于中国樱桃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针对南京气候条件开发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并通过所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进行了广泛地推广。
近日,农科所郭成宝副所长带队前往溧水区开展中国樱桃夏季管理技术服务工作。在南京市汤磊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南京月牙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针对树势较旺,新发枝较多,树形整形不到位等情况,对园区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并现场进行了修剪示范演示。同时,对夏季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指导。
服务团队在传统推广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种植区设计、休闲农业联动等方面的规划建议,使得一产的农产品穿上了三产的新衣裳,今年五一期间,仅溧水晶桥镇的300亩樱桃基地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日均收入20余万元。增加种植户收益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春季休闲观光的打卡点。南京日报以“从‘栽’到‘摘’,一个字带火新品樱桃果”进行了报道。
通过持续的技术输送,目前全市樱桃新品种种植面积约1000亩,亩均效益达2万元。接下来农科所将继续以助力休闲农业为方向,重点推广樱桃、柑橘、甜柿等新品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