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蔬科所党总支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创新打造“学、品、访、观”四位一体红色教育体系。通过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分享红色经典书籍、品读红色革命家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阅兵仪式、组织交流研讨等,引导全体党员在铭记抗战历史中坚定信仰,在实践行动中勇担使命。
一、学影同行,在书籍光影中感悟抗战精神
烽火岁月在纸页间翻动,黑白影像将历史再度照亮。党总支将开展教育观影活动与主题阅读分享相结合,让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嵌入真实历史情境之中。党员们集中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南京照相馆》,共同围绕《苦难辉煌》、《革命者》、《南京大屠杀》等著作开展共读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活动,每一本书都宛如一座闪耀的灯塔,在字里行间折射出信仰的光芒,激励着党员们铭记初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二、品读家书,在纸短情长中传承红色信仰
泛黄书页镌刻信仰,红色家书倾诉初心。在梅钢工业园区研学剧场,党总支开展了“共读红色家书”活动。入党积极分子王湘宜和王澜现场深情诵读了国军将领褚定侯的《褚定侯致兄书》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道煃写给大女儿李南的一封信《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两封红色家书。透过她们或激昂或沉重的声音,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望那段峥嵘岁月。褚定侯“视死如归”的决绝,李道煃对历史悲剧的泣诉,震撼现场每位党员。
三、访馆明史,在历史回望中厚植家国情怀
纪念是为了更加笃定地前行,党总支将红色课堂“搬”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遇难者名单墙上密密麻麻的姓名、万人坑遗址无声的痕迹深深震撼。“作为南京人,每次来这里都像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正高级农艺师甘小虎动情地说,“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用实干守护和平,提升科技服务质效,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第二、第三党支部的党员们分别来到梅钢厂史陈列馆和南化厂史陈列馆内参观,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的实物展品、一段段生动的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梅钢人用“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和范旭东、侯德榜先生“实业报国、造福社会”背后的科技自强信念。“侯先生在抗日战争的战乱中仍坚持科技报国,作为今天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更要以此为榜样,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青年科研人员李玉玲感慨道。
四、观礼抒怀,在阅兵盛况中激发民族自信
共同见证盛世荣光,感受祖国伟大富强。9月3日市蔬科所会议室里的屏幕正被天安门广场的恢弘景象所点亮——党员同志们围坐一起,共同观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三军将士步伐铿锵、口号震天,自主研发的尖端武器装备庄严驶过长安街,展现出大国军队的威武雄风和强国强军的时代步伐。在场党员无不为这壮阔场面所深深触动,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观看结束后,党员们围绕阅兵中的受阅部队展现出的军威国威、参阅的先进武器装备,以及背后蕴含的抗战精神传承等话题,结合自身感悟与工作实际开展了专题研讨。退役战士、青年党员朱龙目光炽热:“转业到农业科研战线,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报国初心。我将继续发扬军队作风,把忠诚融入为农服务实际行动。”
抗战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展现出了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民族气质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成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市蔬科所的党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担当,将永远铭记历史给予的深刻启示,从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奋进力量,以昂扬的斗志与务实的作风扎根本职岗位,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信念,投身农业科研,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注入坚实的科技力量,在新征程上续写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荣光与担当。
通讯员:王澜 审核:马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