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展示南京市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有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勇担当、敢作为、走在前、做表率的干事服务热情,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特开设“宁聚·新风”专栏。
本专栏聚焦南京市各级机关单位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中的生动实践,挖掘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活场景,展现各板块、各单位凝聚力量、创新举措、提升效能的务实成果。希望机关党员干部从这些榜样身上学习经验、汲取力量,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近年来,江北新区市场主体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体量不断增大,而监管人手少、任务重、多头监管等问题逐渐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江北新区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转变监管理念,创新推出“无感式”联合监管新模式。
一、清单管理,分级分类提效能
“无感监管”首先要减少多头监管和重复监管的问题。江北新区以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多个部门,梳理出台部门联合“无感式”监管事项清单,明确了首批48项“无感式”监管事项,涵盖7个部门、8个领域、15个大类。通过精准划定监管范围,部门监管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无感式”监管既要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又要确保监管的严格性和有效性。江北新区建立了无感指标体系,分级分类完善监管机制。他们利用市场监管云平台的海量数据,开展市场主体多维度画像,精准识别潜在经营风险,建成了一套覆盖3级81项通用分类指标的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同时,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经营状况,实施“四色码”分类、分级监管。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不仅提高了监管的精准度,更加调动了企业提升信用的积极性。
二、科技赋能,“无感监管”见实效
为实现“无感式”监管的落地生效,江北新区大力推进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信息处理和高效感知能力,在大型餐饮、单位食堂等重点监管场所加大监管资源投入,完成联合检查事项的无感式介入、可视化检查、透明化感知。江北新区按照“一块大屏看全域、一个平台管全程”的思路,探索建立非现场部门联合监管应用场景,确定了7项“无感式”数据类别,并联合多个部门在线开展监督检查,实现了企业检查“无接触”的执法方式,尤其在农贸市场领域已实现全流程的“无感式”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某市场管理方表示:“这种监管方式既做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又对违法企业‘无处不在’,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无感监管”模式运行以来,累计减少重复执法32项2800余次,检查频次压减超过20%,实现了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
三、党员扛旗,凝聚服务硬作风
江北新区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建立党员示范岗,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想方设法“啃下”数据共享不及时、部门联合执法协调难度大等“硬骨头”,确保了新模式的顺利推行。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不仅在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还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了“无感式”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无感式”联合监管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监管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还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未来,江北新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为南京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企业说】桥北农贸市场海鲜经营户杨光:以前市场经常有穿制服的来现场检查,但是现在很少见到了,后来才知道是搞了远程检查系统,我们都感觉这种方法真的很好。之前有些商户经常出现溢摊经营、垃圾桶不加盖子等问题,的确影响市场形象,但是经常现场检查也会影响生意,现在有了这种远程检查,商户违规马上就收到短信提醒,慢慢也就养成了“习惯性规范”。这种检查方法能够既不影响我们生意,又帮助我们把生意更合法合规,让市场的环境、顾客的感受都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在这里经营既省心也安心。
通讯员:王海强 审核:薛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