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风

当前位置: 首页 > 板块时事 > 六合区

六合区检察院“四融”党建 助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来 源: 六合区委区级机关工委   审 核:王立新   发布时间: 2021-04-02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检察院注重“四融”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带队建、促业务、转作风,聚力聚智,奋进奋发,破解“两张皮”,使党建“软实力”成为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硬支撑”。该院相继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全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全省检察机关基层岗位练兵标兵单位、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检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集体、区级机关党建示范点、区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理念融心,固根铸魂

一是政治引领有高度。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从政治和战略上审视、谋划检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广泛开展谈心、演讲、辩论、宪法宣誓、悦读分享等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开展四学四讲研讨交流、举办办案故事讲述会、邀请院校教授来院做辅导报告等,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检察自觉。聆听专家形势政策分析报告,引导党员干警聚焦社会发展大局,强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学习和把握。

二是思想引领聚力量。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将党建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党建工作,促使党建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同频共振。通过中心组学习会、主题党日、党支部学习会等形式,抓好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课程表,把党建融入检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观看影片《建党伟业》、《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感受信仰力量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学党史、亮检徽”主题研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构建“大政工”格局。铸忠诚之心、匠精专之心、慧创新之心,比特色争创新、比状态争贡献、比作风争一流,评树包括“党员先锋岗”、“红旗党支部”等在内的各类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目标,着力营造党员干警对党的知识、政策、要求、工作“学的全面、干的积极”的浓厚氛围。

三是组织引领强基础。选优配强支部领导班子,围绕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队伍、基本保障,推进“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为重点,落细落实党支部建设各项工作。开展“转变理念、创新实干、推动六合检察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从服务发展、检察监督、改革创新、队伍素能、工作作风方面,深入查找思想、观念、理念上的突出短板,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跨越大发展,逢先必争、逢旗必夺,催生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院机关党委书记与各党支部书记分别签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责任书,举办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业务知识培训、重温入党誓词、分享入党初心故事、开展党史知识测试、“秉公为民守初心、敬业奉献担使命”、“我是党员我带头、防疫发展我先行”“主题党日”等,推动党建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二、责任融智,践行初心

一是知责思为。实行“支部建在部门、主任兼任书记”,党支部书记与部门负责人“一肩挑”,促进有效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党支部书记“引学”、“带学”作用,开展党支部书记“党课开讲啦”活动,从“心”出发,探索“交叉式”授课、“菜单式”互动,不断增强党课的生动性、吸引力,使党员坐得住、学得进。围绕“重读入党志愿、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问入党初心”,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作为”,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带头提升检察业务能力、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奋力创新实践,书写出彩华章。

二是担责敢为。坚持讲政治与抓业务工作有机统一,促使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在办案中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把检察实践作为党建实训课堂,引导党员干警把理想信念和忠诚担当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在便民服务、扫黑除恶、公益诉讼、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执行力。刻苦钻研业务,注重典型案例培育,仅2020年就有15项检察理论研究课题获区级以上立项。

三是尽责有为。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将服务大局重心向社区和农村贴近、延伸,相关做法被省委政法委推广。围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四新行动”持续发力,将平等保护的司法理念贯穿办案全过程,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强化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司法保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及时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就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部署情况等专题报告。

三、制度融力,抓长落细

一是坚守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时常叩问和守护初心,及时修枝剪叶,补钙壮骨,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实在人。从业务建设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出发,用党建的工作激发活动、释放动力、凝聚合力,让党建活动有意义、组织生活有意思、党员干警有意愿。签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责任书以及规范检察人员网络行为承诺书,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研究谋划推进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是不碰红线。出台《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规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谈心实施办法》等,坚持严管厚爱,加强纪律教育。检察长为全体检察人员上《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主题党课,广泛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活动,弘扬优良作风,不断净化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开展党员干警互帮共促,打造检察文化长廊、廉政文化走廊、干警书画摄影长廊、党建活动阵地,常态化展示党支部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警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发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等在内的“廉政学习包”,发布作风建设督察通报,让党员干警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三是把住底线。转变重法律、轻规范思想,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懂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组织)生活会等,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出台《检察官业绩考评实施方案》、《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党员积分考核管理实施办法》、《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服务实施办法》、《聘用制人员教育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等,激发各个群体投身争创的工作热情,不断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狠抓“三个规定”落实,时刻绷紧纪律弦,以案为戒、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正风,筑牢廉洁司法“防火墙”。加强干警党史和检察史教育,用正反典型事例案例敲响警钟、坚定信仰,落实好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探索嵌入式检务督察新模式,建立司法责任反向审视机制,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络。

四、文化融情,涵养正气

一是“党旗红”领航公正。发挥“党建+”优势,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寻红色足迹、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从心灵深处感悟和领会红色精神。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开展“党建领航、检徽闪耀”活动,保持入党初心和从检初心,从人民群众“最盼”上着力、“最急”上着手、“最忧”上用心,依法文明公正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开启“微教育”、培育“微文化”、借助“微平台”、寻找“微典型”、筑牢“微防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政法网格员”进社区、党员联户、文明创建等工作纳入党员积分考核管理之中,激发党员创先争优活力。党徽戴起来、身份亮起来、标杆立起来,用心用情用力,真干苦干实干,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和成效,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二是“检察蓝”助航成才。秉持“爱思考、善表达”理念,开展案例研讨、知识竞赛、道德讲堂等,“传、帮、带”和“讲、学、赛”并举,突出重点“练手”、针对弱点“练嘴”、围绕难点“练脑”,培养“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静下来能思、沉下去能干、派出去能协调”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形成全院教育培训“一张表”,坚持系统化教育培训,开展民法典适用、检察建议制作等“小课堂”、“云讲堂”培训50 余次。加强年轻干警职业规划,注重队伍的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技能培训、专业人才培养,构筑起线下以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为主,线上以学习强国、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为辅的立体化、矩阵化学习体系,实行“平台式推送、专题性辅导、个性化学习”,把对党的忠诚铭刻在灵魂深处、融入到血脉里、落实在行动上。

三是“生态绿”护航民生。担当尽责,服务发展,签订《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方案》、《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聘请20名公益诉讼观察员、9名专家辅助人,开展“六合公益行”活动,召开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和公益诉讼工作座谈会,探索推进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守护碧水蓝天和群众的美好生活。聚焦食品安全、湿地保护、矿场治理等领域,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龙袍湿地保护、散装食品整治、校园周边整治等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携手苏皖七地检察机关共建滁河流域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滁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类的犯罪,监督纠正损害生态资源环境的行为。创设片区检察官制度,全域化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片区联动协调、法律资源共享等工作,形成具有检察特色的区域治理路径,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通过“检察为民办实事”活动,党员干警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变化,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检察担当。

南京新风